直面死亡,当年轻人用设计悼念过去

xummnl1个月前 (04-09)爱收藏19

 

中国传统思想往往回避谈论死亡,但这张专辑“灵堂风”的设计在让人后背发凉的同时,具有一种打破忌讳直面人生话题的勇气。生老病死,无不涉及“人生”这一主题。



每逢清明时节,关于告别与人生归途,总会牵引出无数隐秘的情感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人们通过扫墓、祭拜故人的传统民俗仪式来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。而设计作为一种表达媒介,如何在特殊语境下,巧妙融合文化中的死亡思想,传递出独特的人文关怀和审美价值,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


中国传统思想往往回避谈论死亡,但这张专辑“灵堂风”的设计在让人后背发凉的同时,具有一种打破忌讳直面人生话题的勇气。本篇,Design360°希望通过探索设计师陈念莹和百合花乐队的奇思妙想,能带来年轻一代关于民俗文化传承的更多讨论与启发,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精神力量。






>>

眼前一“凉”,

“灵堂”里的丧曲设计



专辑的封面和装帧承载着音乐作品的第一视觉印象,通常通过设计风格、图案、字体、色彩等元素来突显其特点。然而,唱片的装帧不仅仅是CD的包装,随着受众逐步打开作品,巧妙设计的引导将他们带入音乐专辑所要传达的内在世界。在第33届金曲奖的“技术类-最佳装帧设计奖”中,最终大奖颁给了由陈念莹设计、百合花乐队的专辑《不是路》,这个名字取自北管传统曲牌——“不是路”,是中国台湾民间丧事所常用的曲子。专辑包括九首截然不同风格但连贯一致的歌曲,引领听者经历多样的情感旅程,跌宕起伏,反映了人生的五味杂陈和对人生意义的深思。


陈念莹与林奕硕(百合花乐队),《不是路》拆专介绍


陈念莹将专辑构想成一个音乐概念的灵堂,在设计上呈现出一座盖有灵堂布幔的龛,上面摆放着茶、花、果、灯、烛、香等供品。以“龛”为主题,不仅与专辑中的丧曲氛围相呼应,更通过略显调皮搞怪的设计手法,将传统文化符码转化为独具风格的表现形式。 


《不是路》


展开折叠的歌词本,每一页不仅包含歌词,还呈现出一个个镂空的龛,仿佛无限重复延伸。透过这些龛的层层镂空,宛如穿越一条多变的景色之路,或是走进一幕幕戏剧般的人生故事——有探索内心的《灵光》,有只沉湎享乐的《拜六》,有带着黑色幽默的《掠猴之歌》……最终通往《不是路》。


《不是路》专辑内页

←向左滑动查看更多


专辑标题“不是路”三字,以类似供品的剪影轮廓设计。最独特的是,当放进反光CD后,封面灵堂中的相框会反射出持有者的面容,也是一种探索最终道路的方式,通过CD的镜面向观者提出问题:人生的道路通往何方?是路?不是路?而答案在你心中。


生老病死,无不涉及“人生”这一主题。若将实体专辑视作音乐的具象,那么“回顾人生”则象征为实体中的“龛”——它们在每个小客厅里,或简陋或华丽地镶嵌在墙上,成为与逝去的亲人、祖先对话的通道。


《不是路》专辑

←向左滑动查看更多





>>

风水、神龛,

如何玩转“老古董”?



陈念莹作品最为引人瞩目之处在于她与传统美学、媒介和主题之间自然而和谐的融合。她不仅在古朴与流行之间找到了平衡,还在传统与非常规之间达到了和谐的统一。她与百合花乐队的合作并非首次。百合花乐队的首张专辑《烧金蕉》也是由她设计的。《烧金蕉》以“五行相生相克”原理为设计理念,外函呈现出桃红色调的请柬风格,散发着喜庆的氛围,仿佛邀请着听众参与这场音乐庆典。


《烧金蕉》专辑封面


百合花代表植物中的“木”,而烧金蕉则象征“火”“水”有助于滋养“木”,因此主视觉色调选择了蓝色,以维持能量的平衡。镜子也属于“水”元素,所以CD表面保留了镜面特性,有助于化解直接打开专辑盒时可能带来的“冲煞”影响。歌词本的布局稳健有序,镶嵌了梅、兰、竹、菊等传统花卉图案,并添加了瀑布图案以“聚气化煞”。陈念莹对此宣称:“这张专辑不但概念超群,购买后亦可改善阳宅气场,让您感情、事业、健康面面逢源。”


完整诠释了中国风水文化的同时利用了大众对于“玄学”的期盼心态,设计别出心裁。从讨论到制作出实物,《烧金蕉》装帧设计花费了近四个月的时间。陈念莹表示:在设计上他们刻意不在形式、材质上追求创新,而是企图在最传统的格式下玩出一些趣味。


《烧金蕉》专辑内页

←向左滑动查看更多


陈念莹对幼时生活的最深刻印象源自她阿公的家,那个总是因庙会、绕境等宗教活动而封起整条街道,热闹非凡的家。充满独特民俗氛围的景象深深触动了陈念莹的内心,也成为她后来创作的出发点。因为台湾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神龛来进行祭拜。陈念莹表示自己最近对这个概念着迷,除了在《不是路》中运用了这一主题,她的”快乐龛“作品也以“龛”为灵感,通过雕塑和光线探索,利用多种材料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感官体验。


”快乐龛“作品

←向左滑动查看更多


以空间为基础,她关注人类生存、情感和精神状态,特别注重媒材和线条上的非写实表现。将富有台湾特色的普通日常转化为充满鲜艳、闪耀、奇幻又愉悦的画面。拼贴手法在其编排下也成为一种新颖语言,逐渐积累了独特的文化景观。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年轻一代创作者的特点,并不执着于固定的文化形象,而是以相对轻盈、灵活的态度来看待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各种可能性。


陈念莹其他作品(部分)

←向左滑动查看更多





>>

不是追求复古,

而是创作传统本身



相较于陈念莹的天马行空,百合花乐队的风格更加有“古味”乐队的创作核心人物林奕硕和设计师陈念莹是大学同系的同学,《不是路》这张专辑让他们获得了“最佳台语专辑奖”“最佳装帧设计奖”


无论是做设计还是做音乐,某种程度上都是在体验他人生活,用自己的感官和洞察力重现记忆中的情景环境,捕捉更为细腻的情感细节。作为极需使用灵感来推进创作的工作,有些人会把更繁琐精致的设计思维注入作品,但也有一些人反其道而行之,用野生的、独特的敏锐思维来阐述自身对于传统美学的见解,为观众带来新的感受。


百合花乐队


“有一个趋势是,各个领域的创作者常常是从学习西方的知识、模仿他们的技术开始,但到了一个阶段后,大家会开始挖掘自己身边的文化,想知道属于我们这个环境的东西是什么。”——林奕硕


在百合花的专辑《不是路》中,歌曲的主题和歌词内容反映了丧葬民俗的传承。通过音乐风格、旋律和歌词来探讨人生旅程的意义。他们的母语演唱并不仅仅停留在语言的表面,而是深深扎根于土地之中,将本土文化拆解再诠释。专辑中的同名歌曲《不是路》源自近代出殡时常用的北管曲牌。由于发音相近,有时候也会被记录为“佛寺路(put-sī-lōo)”。


《不是路》专辑录制花絮


团队不仅在曲目编排上用心,还会选择用类似剧场的方式来设计台语歌词。他们希望将台语歌、传统音乐、不同音乐类型拼凑的各种可能性串连起来,进行实验历程,并排列成一个相对流畅且有形式逻辑的顺序。用自己的力量让传统与当代重新连接,展现老祖宗文化上的动人力量


音乐思维的转换让很多事都得从头开始,从创作的发想就融入民间音乐的思维,是其最大的特点。不过他们也不认为年轻世代一定需要背负母语、传统文化的传承压力,希望每个人都先抱着开放的心情学习和接触自身文化。


百合花乐队


对于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往往是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关键之一。陈念莹和百合花所展现出的对民俗风情的敏感和理解力,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在地文化的核心和价值。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,结合现代艺术手法,以创新的方式呈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,使之更加吸引人。


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时代,有不同的艺术从业者从各自的时间维度出发,发现本土文化的线条、色彩和形态。从个体到群体,从视觉设计到音乐编排,希望有更多年轻一代加入这场围绕文化传承展开的对话,共同发现、挖掘和理解“自己”。





编辑 | Tina

校对 | Astra、Sasei







标签: 轻人悼念

“直面死亡,当年轻人用设计悼念过去” 的相关文章

慈禧首次看到电灯,脱口而出喊了2个字,现在已成年轻人的口头禅

说到19世纪下半叶,中国历史上一个鼎鼎大名的女性,只怕非慈禧太后莫属。她不仅权倾朝野,而且其奢靡生活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。慈禧太后一生的确过得富丽堂皇,但她也因为贪图享乐而荒废政事,最终葬送了大清王朝。今天,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这个传奇女子波澜壮阔的一生。慈禧第一次看到灯泡就大喊了两个不合时宜的字,结果...